823砲戰發生於民國47年8月23日至同年10月5日止,國軍稱作“ 823砲戰 ”中共稱之為“ 金門砲戰” 。砲戰發起時值黃昏,事前毫無預警,我軍猝不及防,以致金防部副司令吉星文及趙家驤將軍壯烈殉國。我軍當時擁有最大口徑火砲為105牽引式榴彈砲,該砲砲口直徑為105公厘 ( 10.5公分) ,最大射程11,000公尺 (1萬1千公尺) 。
共軍則擁有俄援152公厘牽引式加榴砲,與國軍105榴砲相比,其口徑更大,射程更遠,殺傷與破壞力更強,國軍火砲數量與投射力遠不及共軍。根據戰史記載,在短短44天砲戰期間,金門地區落彈量高達47萬發,我軍發動反砲戰82次,總射彈量12萬8千發,兩軍實力懸殊自可一目暸然。
然而就砲兵立場言,最可恨者為我軍打不到敵主力 ( 152加榴砲 ),而國軍各型火砲陣地卻均在敵射程內,處於挨打劣勢。當時唯一能夠壓制敵主力火砲者,只有空軍戰機由空中對地面敵砲兵炸射。美軍眼見態勢不利,遂緊急增援我軍8英吋 ( 203公厘 ) 自走式榴彈砲若干門 ( 確實數量待查 ) 運至澎湖。國軍立即急調砲兵及裝甲兵精英幹部及士兵,集中澎湖日夜不停加緊學習操練,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新式裝備接收與運用,在兩棲戰車登陸艦 ( LST ) 及兩棲登陸機械艇( LCU )支援下,利用夜暗掩護渡海,在金門料羅灣成功搶攤登陸參戰 。( 砲兵裝備為何要調裝甲兵支援?因自走砲係裝置於履帶車輛上,國軍地面野戰火砲當時多屬牽引式,砲兵部隊對操控履帶車輛無實務經驗 ) 。
8英吋自走砲投入戰場後,它優越的射程,火力,破壞殺傷力,機動力,快速部署及變換陣地能力,是金廈戰場上最具戰鬥威力的地面重型武器,反砲戰自此如虎添翼,雄風大展外,更帶動了我軍高昂戰鬥意志。現簡要說明國軍地面野戰砲兵戰術 : 我砲兵情報單位,目標獲得及前進觀測組,取得敵戰區空照圖片判讀,或以目視,聲測,光測等手段,偵獲敵砲陣地位置後,即可預先偵察選定我軍發射陣地,計算射擊諸元,計劃進入陣地行軍及撤收變換陣地路線,挺進班先行密秘潛入標示,並整備完成射擊陣地,戰砲隊緊隨在後,按計劃迅速佔領陣地,立即向目標區連續集中發射數群砲彈後,隨即快速脫離進入新陣地對下一目標射擊,或者採隱蔽掩蔽措施以保存戰力,再行整補後繼續待命出擊。如此神出鬼沒般反復運用,敵莫名其妙,突如其來的挨了重創,欲行反擊,卻鎖定不了目標,甚至於不知道挨了揍是誰出的重拳。
8英吋砲彈每發重達一百多公斤,榴彈爆炸時主要以破片及爆震波殺傷敵人,砲擊過後共軍清理戰場,赫然發現許多死亡及傷員竟然體無外傷,經解剖發現體內臟器被嚴重震傷甚至於碎裂,共軍恐懼之下亦莫名所以,只好向國際控訴,宣稱我軍打原子彈。可見8吋砲的威力是多麼的令人聞之喪膽!
然而我軍在823砲戰中,真正致勝關鍵不純在倚仗精良武器,
( 其一 ) 是 “ 退一步即無死所 ” 激起的高昂戰志,
( 其二 ) 是我砲兵部隊充分發揮前述 “ 集中,機動,奇襲 ” 的戰術原則,尤其是8吋自走砲運用的更為淋漓盡致。
( 其三 ) 是精良的訓練,各級單位才能以數量及性能劣勢的各型火砲,以相對於敵發射砲彈總量27%的懸殊比例,贏得823砲戰的最後勝利!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,負傷的官兵和參戰的前輩們,請致上您最虔誠的最敬禮!沒有他們的犧牲奮鬥,就沒有今日台澎金馬的安定,更遑論能享有自由民主的生活了。
[[ 後記 ]]
(1) 8英吋自走砲參戰過程,是民國66年下半年,我陸官46期砲兵科同學在台南砲校接受分科教育時,資深教官在課堂上講述的,記憶猶新特予記述。
(2) 電影“ 823砲戰 ” 中的8吋砲是 “ 牽引式榴彈砲 ” ,您看到的履帶車輛是牽引車,因為8吋砲的重量太大,美軍最大的5噸輪型車也拖不動,必須使用馬力更大的履帶牽引車。
(3) 您會懷疑那些參戰的8英吋自走砲到哪兒去了?為何國軍連一門也沒有留下呢?這是另一個故事,容我有機會再向同學們報告。(4) 若有照片不就更有說服力了嗎?對的!經我考證,因照片有版權保護,不宜直接下載附在本文後供大家參閱,請按以下方式操作,即可一目瞭然。
[[ 操作方法及步驟 ]]
(1) 點選google,鍵入 “ 823 ” 。
(2) 點選第一欄 “ 823砲戰 ” 。
(3) 看到文字欄及“ 新聞 ” 下方會出現 兩張“ 照片 ” ,左圖是總統蔣中正及蔣經國偕同將領視察金門…。右圖是8英吋牽引式榴彈砲實彈射擊。
(4) 在照片下方點選 “ 更多符合 823砲戰 ” 的圖片。
(5) 請您仔細看 : A-照片第6排,左邊第1張,就是8英吋自走榴彈砲。最右邊站立者是蔣經國,這張照片應是國軍接收後在澎湖訓練時照的,後方露出的桅杆具判應是海軍LCU機械登陸艇。B-照片第11排,左邊第1張,是美軍發射8英吋自走榴彈砲的實况記錄。其它許多珍貴歷史記錄照片請自行參閱。本文若有疏漏錯誤之處,請您不吝指正。謝謝!
楊光漢 謹誌 中華民國103年8月23日。
留言列表